0

刊物與媒體

刊物與媒體

初生嬰兒有心事 每千名嬰兒中8名患先天性心臟病

每一個嬰兒,應理所當然地健康快樂成長,然而,有些嬰兒卻不得不頑強面對與生俱來的疾病。每一千名初生嬰兒中,大約有8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。先天性心臟病的成因眾多,包括家族遺傳及環境因素,例如母親在懷孕期子宮受感染、染上德國麻疹﹑紅斑狼瘡症等,或服用某些藥物,均有導致胎兒心臟發展異常的風險。然而,大部份人患者病因至今並不能確定。

 

先天性心臟病常見有什麼症狀?先天性心臟病大概可分成兩類,包括:非發紺性及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:

 

1. 非發紺性(Acyanotic)先天性心臟病

嬰兒外表通常正常無異樣,但出生後可能呼吸急促、心跳較快。

心臟由四個間隔:左心房﹑左心室﹑右心室及右心房組成。心房負責接收靜脈的血液,心室負責將血液泵出動脈,血液得以循環。

患非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,心臟結構上或出現心室間隔缺損、心房間隔缺損、動脈導管未閉、肺動脈心瓣狹窄及主動脈縮窄等異常情況。 

 

2. 發紺性(Cyanotic)先天性心臟病

紺是指深藍帶紫的顏色,顧名思義,患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,它們的皮膚、黏膜,尤其是嘴唇、手指或腳趾會呈現「紫黑色」的狀況,外表一眼就能看穿。

它們的狀況通常比較危急,常見的「發紺性」先天性心臟病有法樂氏四聯症、大血管異位及單心室心臟病等。

 

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

要治療先天性心臟病,大致可從三大途徑,分別是 :藥物、介入性導管手術,以及外科手術。不過,藥物只屬於暫時性治療,通常只是在手術前後用作穩定病情,例如利用藥物預防突發性嚴重缺氧、控制心跳加快等。

但要治本而非治標,就要作心導管手術或外科手術。心導管手術創傷性低,不會留下永久性疤痕,適用於治療動脈導管未閉、肺動脈狹窄、主動脈狹窄和部份心房或心室間缺損的情況。

而外科手術近年可以配合人工心肺機的應用,使用機器以支持病人的心臟和肺功能。一般可以支援肺部及心臟血液循環功能。

以上三種是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方法,但是,仍然約百分之十的病童,不得不進行換心手術才可存活,他們的心臟結構或出現太複雜的問題。目前,香港可捐贈心臟的數目十分罕有, 盼將來情況會有所改善。  

 
按此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