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認識先天性心臟病

認識先天性心臟病

心童的故事

Screenshot 2024-07-29 at 4.23.39 PM

克服困難挑戰 — 朗生

朗生於初中才發現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,當時朗生在上課期間突然心臟跳得很快,及後醫生發現他有心律不正的狀況,轉介到瑪麗醫院。後來,經過多次超聲波和心電圖檢查,朗生確認患有室上性心搏過速,是常見的先天性心律失常之一,特點是會發生陣發性快速心跳。「這個疾病一開始引起了身邊家人和學校的擔心,當時校方甚至不允許我參加體育相關的活動。幸好得到基金會的幫助,以及得到瑪麗醫院醫生的醫治,在中一暑假完成「導管消融術」手術,大大改善了我的情況,及後才可以放心做運動。」   由於自身的經歷,令朗生對於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高中選科亦選擇了此學科。「我的心理其實沒有因為這個病而產生變化,當時在想其實人人都有生病的可能,生病了就需要接受醫治,這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。當然,我除了心律不正之外,成長中亦患有過不少其他的疾病,可能因此對生物學產生了興趣。」憑著努力不懈的温習,朗生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得優異的成績,亦成為「學業獎勵計劃」卓越獎的得獎者,並入讀放射診斷科。   「放射診斷能應用所學的生物知識,亦能幫助醫生了解病人身體狀況以及療程計劃,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甚麼是放射師,但其實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工作。」現時,朗生已畢業並於自己喜歡的醫院工作,隨著工作的時間越長,他越能體會這份工作意義重大。「有時和不同醫生合作的時候也會緊張,工作結束後亦需要持續温故知新,希望自己以後可以更熟悉工作流程,幫助到更多人。」   作為過來人,朗生希望先天性心臟病童可以積極面對疾病,不用過度著眼於病情,反而要嘗試找尋自己的目標,活出屬於自己未來的道路。
詳情
Screenshot 2024-07-29 at 4.03.29 PM

傷感的九月,希望的十月:一個法絡氏四聯症病患少年的生死感受— Andrew

  給每一位如我的病童的希望 給每一位如我心力交瘁父母的病童家長的希望   十月四日,我回到兒童醫院覆診。   當我見過醫生,做了X光和心電圖,預約了接下來的一系列醫療日期,走出兒童醫院大門,在陽光下看著蔚藍的天空,我心中充滿了感激:感激翁德璋醫生、感激周啟東醫生、感激匆匆的美麗護士、感激兒童心臟基金會的社工。   我是一個心臟病病童,自胎兒階段就被診斷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—法洛氏四聯症,這是一種尚未出生就像被上帝判了死刑的病症。今天,剛剛過了十七歲生日的我還能走在陽光下,呼吸著地球的空氣,因為我出生在香港,香港醫生高超的醫術多次將我從死神的手中搶了回來。   一直以來,我都知道最大的鬼門關在等待我闖過去。儘管我在幼兒時做了搭橋手術及心臟整形手術,可是,由於心臟缺失了心瓣膜,血液倒流的情況日趨嚴重,右心室日益增厚,一步步走向心臟衰竭。三年前在瑪麗醫院做了核磁共振,診斷心臟功能下降,數值已達到了醫學設定的心臟衰竭最大值,我必需排期接受人生中最複雜的心臟手術。   尚在童年懵懂期,我一邊如正常孩童般生活、學習、玩樂,一邊隱隱感受著死神的來臨。但我是樂觀的,因為翁德璋醫生在我嬰兒時期、生命最危險的時刻,作出準確診斷,並果斷決定立刻施行手術,把我從鬼門關抱了回來;又因爲周啟東醫生一直如守護天使般監察著我心臟數值的走向,多次幫我做「通波仔」治療,讓血液在我心中順暢流動;還有,兒童心臟基金會的社工們陪伴著我成長,在我徬徨時伸出雙手幫助我,給予及時的安慰和信息。  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多,我們自覺守在家中,靜靜地等待手術時間的到來。然而,媒體於2021年9月16日就一則港聞的廣泛報導,令我宛如晴天霹靂:〈兒童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羅冠中離港辭職,全港僅12人同級,難以填補,恐影響複雜手術〉。羅冠中醫生就是被安排做我這次手術的主刀醫生……   我看著母親每天偷偷流淚,如一個迷失的羔羊般,天天打電話,四處求助而不得其門。我亦悄悄上網試圖尋找羅冠中醫生的踪跡,我想活下去!我想為愛我及我愛的親人、為我的理想、為我著迷的科學和鋼琴……為所有的美好活下去!   好友們提出了各種意見和建議,例如去美國找好的醫院做手術、追隨羅冠中醫生去他國做手術、介紹了許多香港私家心臟科醫生……一次又一次的碰壁,我見到擁有博士頭銜的母親哭腫了雙眼,迅速消瘦,失去了曾經的美麗和優雅。我默默地忍受著心臟衰竭帶來的一切痛與累,以及手術何去何從的無奈。在母親如瘋了般打了各種求助電話之後,得到了各方的來電,快速安排我提前覆診。   今天,我又見到翁醫生,他儒雅的笑容讓我們緊張的神經也得鬆弛了下來。翁醫生詳盡地分析了我的病情,肯定地告知我手術在去年已經進入了排期程序。他說兒童醫院流失了優秀的羅醫生的確非常遺憾,但是,兒童醫院依然有優秀的外科醫生:區醫生、張醫生,以及優秀的醫生團隊。我的手術可以順利進行,不必過於擔心。   最後,我想將心聲寫給你們:   寫給翁德璋醫生:感謝您能夠站在病童的立場耐心講解,您溫和的笑容是我沉重的心恢復跳動的動力。   寫給新聞媒體:在報導新聞時,請不要過於渲染悲觀的一面,更不要單面打擊病人求生之心,只為追求吸引眼球的效果,要找出積極的一面,立體全面報導。   寫給香港醫管局:感激醫管局接到求助電話,立即安排覆診,讓病人得到及時的醫療訊息,解救我即將崩潰的神經。然而,醫管局公關部能否在一邊倒的新聞報導出來時,立即安排醫院聯繫媒體,介紹醫院優秀的外科醫生,明確表態能夠勝任面對複雜的心臟手術,並且給病人家中開一個求助之門呢?   寫給各位如我的病童和家長:不要徬徨,家人要積極聯繫醫院,可以及時了解病童的病情以及醫院的安排,可以求助兒童心臟基金會的幫助,不要讓自己陷入一個悲觀無助的漩渦中。   雖然我依然不知道何時、哪位外科醫生替我做手術,可是,今天見過翁醫生,走出醫院大門,我對著陽光舒展了緊鎖十幾日的眉頭。有香港優秀的醫生團隊和護士,以及幫助我們的社工,我相信我會活下去!我相信如我的心童亦能活下去。   送走哀傷的九月,走進希望的十月。
詳情
WhatsApp Image 2022-05-25 at 11.42.36 AM

從懷孕到誕生 打勝仗的小勇士 —姸熹

  今年二零二二年,六月二十一日,陳姸熹迎來一歲生日了! 二零二一年三月五日,我懷著姸熹,第一次與先生懷著沈重的心情,第一次踏足兒童醫院,第一次見到羅冠中醫生和周百昌醫生 — 姸熹的兩個救命恩人。當時周百昌醫生診斷出姸熹是典型的大血管異位(簡稱:TGA),就是兩條心臟主要大血管錯位,出世若不加以治療,將兩條血管矯正位置,心臟便不能輸送帶氧血到身體各個器官,就會引致缺氧甚至死亡。聽到消息後,我和先生反而是鬆一口氣,因為這令我們再次有了希望。猶記得,聽完兩位醫生專業的見解,走的一刻,我地四個都是笑著的。 一切都緣於我私家婦產科鄭昆瑜醫生的細心,令我產前16週已知道姸熹有TGA,隨即拿了轉介信到伊利沙伯醫院抽羊水及作進一步檢查。那一刻心情好像一大舊烏雲包圍著我,及後醫生懷疑她不止有TGA,還有右心室雙出口,她對我說手術成功率由95%跌到50%,剎那間屋漏偏逢連夜雨。當時,心情好迷茫,因為網上資訊不多,也找不到同路人,無人可以話我知。「還有前路嗎?」、「我將要面對些什麼?」幸運地,我找到兒童心臟基金會,社工張姑娘好快就幫我找到兩個心童家長,和我分享他們走過的路,教我主動向醫生發問。最後,我終於爭取到在22週6天見兒童醫院的羅冠中醫生和周百昌醫生。 特別感謝周百昌醫生,每次產前心臟超聲波,周醫生都用一百分的認真,專注去診斷姸熹那小小的,比合桃更細的心臟。最長一次他望住螢幕中的心臟,用了一小時十五分鐘。媽媽我曾經都想一齊望,但我試過望了十分鐘,那強而有力的心瓣膜不停郁動,已令我覺得頭暈。雖然好多人認為做手術,外科醫生算是最重要,但我認為內科醫生術前術後的陪伴、情緒上的支援、同理心,才是致勝的關鍵。周醫生每次都會主動解答我心中的疑問,儘管我每次不停重覆問題,但他依然不厭其煩地用專業的知識、多年的經驗、肯定的語氣,安撫我心中的不安,令我們一家人有勇氣去陪姸熹面對她將要遇到的挑戰。 在姸熹出世後的第七日,感謝羅冠中醫生執刀,七小時的大血管轉位手術順利完成。雖然術後心臟有少許腫及跳得慢,中途亦出現併發症氣胸,但全靠一眾兒科心臟科醫生、兒童深切治療部的醫生及護士們的努力,姸熹很快由兒童深切治療部轉去3S心臟病房。即使心臟病房人手短缺,他們真的很忙很忙,但所有的醫生、護士、甚至病房助理都很有愛心,照顧了姸熹前後接近兩個月的時間。 手術後的小插曲,就是姸熹對手術用的其中一條鋼線出現排斥。當時,她的傷口經歷發炎、縫針、清創手術,但傷口在出院十三日後,再次含膿裂開,我地又回到了3S心臟病房。再次感謝羅冠中醫生,為姸熹找出傷口反覆含膿的原因,認為她對某條手術鋼線排斥。及後覆診時醫生曾說排斥機會率十分之低,可說是運氣不好,不過當時做了拆走鋼線小手術後,幸運地可趕及在兩個月大時回家慶祝。   出院後,由於TGA的嬰兒很容易有肺動脈狹窄的問題,少不免要再次回到兒童醫院,進行大大小小的檢查和覆診,但不同的是,我們的心充滿著幸福。早前在十個月大的心臟超聲波中,姸熹的肺動脈因為位置上的問題,很難清楚照到,照了大半個鐘都照不到。第二次再照時,小確幸地撞見周百昌醫生經過,已經八個月無見過,見到他可說是興奮過見到偶像!我聽護士說他原本主力為產前的孕婦照照聲波,但他超級好,主動幫姸熹照那條很難照到的肺動脈,亦將我們的一絲擔憂掃走,最後還合照成功。 希望姸熹長大後,學懂心存感恩,知道陪伴她走過危險低谷的周醫生模樣,就像詩篇所說:「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,也不怕遭受傷害,因為你與我同在;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。」 我明白到醫生不是神,只要是手術就有風險,無可能百分之百成功,更何況是人體最重要的心臟?然而,前路就只有兩條,既然其中一條有機會成功,作為父母都想嘗試,不管結果如何,但求無愧於心。我覺得心童選中我們做她的父母,就是相信我們有能力去承擔和面對。我感恩這兩個月的經歷,令我一家人更相愛,更珍惜彼此。同時,要多謝我的丈夫,在我坐月期間不讓我操勞,日日風雨不改,收工就去探望姸熹,視像讓我可以望望女兒。 羅醫生同周醫生不但救了姸熹,亦拯救了我們一家四口,感恩之心,永在心頭。希望能夠有更多年輕醫生加入兒童心臟科,拯救心童們,以生命影響生命。另外,祝福所有心童都能健康快樂成長,做一個打勝仗的勇士。
詳情
WhatsApp Image 2022-01-05 at 12.11.47

逆風飛翔日誌— Janice

  「老鷹媽媽教小鷹學習飛翔,但小鷹很害怕,總是在原地撲騰幾下翅膀。老鷹媽媽看到了,直接把小鷹趕到巢外,跌落懸崖。小鷹驚恐極了,眼看著要撞到岩石上,本能的開始張開翅膀,奮力的拍打著。就這樣拍著翅膀,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感覺,從停止下落到慢慢翱翔……」   Janice在一個月大時,已確診先天性心臟病。由於只有單心室可以正常運作,以及出現大動脈與肺動脈異位的情況,因此她較一般人容易缺氧、氣喘,其心肺功能及抵抗力亦較弱。儘管經歷多次開胸手術,身體狀況並沒有限制了Janice的夢想,她決心遠赴台灣升學。「心童不能永遠在温室內成長,我們終要學習獨立,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」數年來,Janice 也在外地經歷過不少起伏,跌碰過,再慢慢摸索自己的方向。   堅定的決心 於就讀中二時及完成第三次手術後,Janice 情況漸趨穩定,只需要每天吃藥和定時覆診。於高中時的一次校內升學講座,成為改變Janice 人生的轉捩點。「我聽完講座後就產生了想到外地讀書的想法,原因是很想嘗試離開家人生活,訓練自己獨立。」由於台灣與香港距離不遠,加上當時身體狀況十分穩定,所以Janice 認為自己足以應付到外地升學。   當然,這只是Janice 個人想法,其父母並不支持。「父母最初是完全不支持的,一方面很憂慮我的身體能否應付,另一方面亦擔心我自己能否獨立處理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務。」由申請到放榜,足足經過了一整年的時間。「得知取錄的那刻,我高興得在家中尖叫,但當時父母仍是不支持的。」及後,父親決定踏出第一步,主動去嘗試了解Janice 所讀科目,以及在台灣升學的資訊。「爸爸衡量過後都放心了一點,認為應該放手讓我去嘗試,當時媽媽卻依然希望我可以留港讀書,我們還因此冷戰了。」平靜過後,兩母女坐下互訴心聲,最後媽媽亦答應了。「她不想因為過度的保護,剝奪了我想去追尋夢想的權利。」   一個人在途上 「很慶幸的是,當時主診醫生向我提供了一些台灣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科醫生的資料,省卻了不少搜集資料的時間。」由初次自行去掛號登記,一直到熟習當地覆診模式,Janice 都在學習自行處理。到埗半年,Janice 便遇到身體不適,其中一次於無預兆下暈倒入院,幸好最後發現只是普通低血壓及中暑。「當時媽媽要立即『飛』過來,我跟她說:『放心,只是小事。假如你過來,於到達時我可能已經出院了。』這次對話令她相信自己會自己處理到。」   好景不常,於就讀大學三年級、回港接受恆常心導管檢查時,醫生發現我接受第三次手術的血管出現狹窄,需要排期再次接受開胸手術。在等待做手術期間,Janice 再次在台灣不適入院。「其實我當天已經感到有點氣喘和胸悶,原本正打算去掛門診,但剛好主診醫生當天休息,結果當晚就感受到心臟有一下刺痛,於是凌晨便入了急症室。」因著過去幾年的經驗,Janice 學會冷靜處理,她更預先致電回港,告訴父母自己準備去看急症。「媽媽叫我到達醫院後,有消息再打給她,我相信過往的經歷,讓她不會再過份擔心。」   行動證明一切 手術後的Janice 重回台灣繼續學業,現在更開始在醫院進行實習課程,距離「呼吸治療師」的夢想邁進一步。疫情下,Janice 接近一年沒法回港,然而她在台生活多年,早已習慣了在當地覆診,因此並沒有太大影響。「以往在香港,媽媽每次都會陪我到醫院覆診,現在去了台灣,她反而學會了放手,我亦可以多點和醫生溝通,了解更多自己的病況。當然,之後當我能夠回港覆診時,我猜她還是一樣會繼續要求陪我去。」Janice 笑說。   跌碰過,經歷過,Janice 認為一個人在外地必須好好照顧自己,了解自己的限制和情況,遇到問題就立即求醫。「我相信要讓父母放心,最好的方法便是用行動證明,讓他們看到你的自理能力,他們便會日漸增加信心。」Janice 亦會和室友分享自己的情況,提早讓他們有心理準備,亦教導他們當出現突發情況時,該如何處理。   逆風飛翔 温室長大的孩子,成長路上長期受到保護,所以對於很多事情都不敢主動嘗試。「父母的保護罩部份可能源於對我們的愧疚,同時亦因為他們擔心和緊張我們的生命;但其實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,他們沒可能陪伴我們一輩子,所以我們總要學習獨立自處。」   「只要身體容許,我都會盡力去實踐想做的事。正因為成長中曾經歷的,反而造就我可以有更強大的內心。」Janice 並認為心童並不一定比一般人弱,相反,心童亦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路,勇敢地為夢想飛翔。
詳情
Screenshot 2024-07-29 at 3.27.29 PM

生命的價值 逆風中前行 — Damian & Lucy

Lucy的兒子Damain在出生時患有動脈幹,在出生10天時便要接受手術,遺撼於三天後去世。 儘管生命短暫, Lucy及她的的家人在醫院時受到深切的關懷,因此他們希望可以為Damain做一些積極和正面的行動,賦予回報.   作為一個心臟病童的父母,你們面臨最大挑戰的是什麼? 種種外在壓力和對病情的不確定性是最難處理的。 由於Damian 的情況在懷孕期間並未能準確地診斷出來,這讓我們一直擔心不已。 隨著Damian的出生,醫生便確認了動脈幹的診斷,這為我們過往的不確定性和擔憂打開了一道大門:到底Damian什麼時候需要進行手術?接受手術的最佳年齡和體重是多少?我們應該嘗試等待更長時間,還是這樣只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?由於動脈幹是十分罕見的病症,尤其香港只有很少病例,這令我們難以判斷哪種做法才對Damian是最好的。   你們如何克服這種種挑戰與悲傷? Damian去世後,我們感到無盡的痛苦和迷茫。 我們希望為Damian的去世做出一些正面的行動,將悲傷和哀痛轉化為積極的行動確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。許多家人和朋友都很關心我們,希望為我們提供幫助,但同時,他們其實亦不太知道該說什麼來安慰和幫助我們。我們想到Damian肯定也會希望幫助其他小朋友,特別是同樣生長於香港的小朋友,因為這是他出生的地方,因此我們決定為兒童心臟基金會籌集資金。我們相信在積極幫助其他孩子生活的同時,也能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我們的家人和朋友。   為什麼你選擇兒童心臟基金會作為受助組織? 在Damian 患病時,我們很慶幸可以得到兒童醫院的幫助,於疫情之下,其設施和服務更見優良。作為父母,我們因防疫措施而無法陪伴在 Damian左右,這對我們更為煎熬。及後,我們詢問了各醫生和護士,哪個機構最為可靠和可信,幾乎所有的心胸科醫生都告訴我們,兒童心臟基金會是香港兒童心臟科慈善機構中的領頭羊。 (編者按: 兒童心臟基金會在此衷心感謝Lucy及丈夫將慰問金捐贈予本會,延續了Damian的愛。)   您想與其他有相同經歷的父母分享些什麼? 我們希望與其他經歷過無法想像的傷痛的父母分享:這份痛苦確實會隨著時間而減輕的,可能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感覺到任何變化,但這種體會將增強你內心的力量,慢慢地讓你學會如何面對。還有,請記著微笑!當事情變得真的很艱難和悲傷時,你身邊的人可能覺得你會一直沉溺在痛苦中,但其實我們也可以擁有快樂。別忘記積極面對人生,學習欣賞四周的美好和幸福,享受生活!
詳情